自古以来,齐鲁大地英雄辈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7年,倒在反腐败斗争最前线的山东省齐河县纪委原常委、监委原委员关鲁,就是其中一位。2020年6月11日,他在赴广东办案时,不幸因公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日前,关鲁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追记一等功;省委宣传部授予关鲁“齐鲁时代楷模”称号;德州市委追授他“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能文能武多面手
关鲁的办公室至今还保留着他出差时的样子,一桌一椅一书柜,简简单单,干净整洁。在他不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工作笔记,最近的一次记录是6月4日齐河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其中一条就是关于党建工作的讨论,字迹隽秀有力、方正苍劲。往前翻看,是本周拟立案、本周提醒谈话、调研乡镇纪委办案等内容。
作为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关鲁非常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经常在外执行留置工作,关常委就带着我们把党员活动开展到留置点。他一直要求我们,工作开展到哪里,党课就上到哪里。”齐河县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干部王春玉说,“不仅如此,他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好留置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生忠诚,身先士卒。”同事们这样评价关鲁。办案时,关鲁带领的专案组经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能休息的时候,他也是让组里的其他同志回家陪家人,自己坚守在留置场所。一次,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让关鲁的眼睛先是熬出了血丝,后来整个白眼球都变成了红色,大家都劝他赶紧去医院看看,他指了指桌上的一小瓶眼药水说:“去了去了,这不大夫都给我开好药了吗?”其实他并没有去医院,只是顺道在药店买了一瓶眼药水滴了滴。
“他干起工作来,没日没夜。在他从事宣传工作时,大的宣传稿件都是他写的,是公认的‘一支笔’。” 齐河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王华说,关鲁就是一个善于学习、钻研到底的人。
从2003年调入齐河县纪委,17年里,关鲁先后从事过宣传、行政、调研、信访、审查调查等工作,几乎干遍了所在纪检监察机关的所有岗位。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铁面无私敢担当
敢于担当是关鲁给同事最深的印象之一,对于指派给他的急难案件他从未有过畏难情绪。2018年1月,关鲁开始负责审查调查工作,他始终坚守“三负责”——坚持对党组织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调查事实负责。
2018年7月,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关鲁与司法机关配合,主办了两起打掉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案件。在查办一名干部涉黑案件时,一名恶势力分子托人给他传话:“巴掌大的县城,你家什么情况我一清二楚,再查下去,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面对赤裸裸的威胁,他毫不退缩:“我干的是正义的事业,肩负的是党和群众的信任,这个案子必须一查到底!”最终14名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2名“保护伞”公职人员被移送起诉。
面对人情网的百般阻挠,他始终坚守一条——违犯党纪国法,就必须受到处理。2018年11月,在查处一名干部因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案子时,他遭遇阻力,有人议论说,这名同志辛苦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有一年就退出领导岗位了,可以给他留个清白的晚节。对此,关鲁态度很明确,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年龄大小,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受到严肃处理。最终,这名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理。
到审查调查一线工作以来,关鲁共牵头办理问题线索200余件次,立案80余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0余人,采取留置措施4人,移送审查起诉6人。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多次带领调查组工作人员远赴哈尔滨、太原、南宁、北京、杭州等地取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党员干部好榜样
今年6月11日早晨6点29分,也就是关鲁牺牲的当天,他还在齐河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的微信群里转发了两篇学习强国的文章,其中一篇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那天上午,县纪委监委的同事和关鲁约好,第二天开个案件分析会。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约定却成了诀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关鲁的怀里还紧紧抱着一沓重要的审查调查取证材料,这份调查材料里,彰显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与追求,饱含着他作为一名人民公仆的责任与担当。
生于农村的关鲁对群众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关鲁负责信访工作期间,每一次他都耐心倾听来访群众的讲述,认真记录来访群众的线索和意见,他还经常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信访群众,村里的老百姓休息习惯不一样,关鲁的手机经常会在早上六七点或晚上十点十一点被信访群众打通,无论多早多晚,他都会耐心倾听与沟通。
“解决初信初访,事半功倍”,是他主管信访工作时坚守的信条。他常说,给老百姓一个信访的通道,把他们的诉求化解在基础阶段,把矛盾解决在萌芽时期,他们才会说党好,才会永远跟党走。他坚持走访、座谈、调研,深入村庄与老百姓促膝座谈,化怨气、解疙瘩,调动各方力量实打实地解决老百姓的难题,一年时间解决初访问题140余件,化解信访积案16起。
齐河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胡永民说:“遇到什么困难、跑了几个地方、怎么加的班、用了多少工夫、有多么辛苦,关鲁从来不跟我说,他就一个观念,活交给我了,我干好就行了,偶尔提及也只是说同志们如何辛苦。他一心扑在纪检监察事业上,是党员干部的好榜样。”
淡泊名利纪检人
“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自己要干净,决不能新鞋溅泥、白袍点墨。”钱财上不伸手,形象上不丢丑,这是关鲁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面对各种诱惑,关鲁丝毫不为所动。他平时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不说狂妄话、不做过头事,甘愿做一个深居简出、简单清净的“素雅”纪检人。
平时上下班,关鲁经常骑着一辆女儿读小学时骑的女式自行车,同事问他,他总是笑着说:“女儿留下来的,不骑多浪费,骑就是了。”关鲁的妻妹说:“姐夫过的是‘苦行僧’般的生活。从认识姐夫到现在,他身上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一般都是几十块钱一件的T恤,就一件三四百块钱的暗红色褂子,是他最值钱的一件衣服。”
每到晚上,他家客厅的灯总是关着。这是关鲁和妻子马红燕的约法三章:晚上来敲门的人,大多是说情送礼的,不开客厅灯,有人敲门一律不搭腔、不开门。一开始,妻子并不理解,直到一天有亲戚上门说情,妻子给开了门,关鲁很生气,生平第一次吼她:“别听他们胡喧喧,以后别拖我后腿行不行!”她才意识到关鲁是来真的。“现在我们家客厅也不开灯”,十余年过去了,妻子至今记得丈夫的叮嘱,这个家规从未有过“破例”。
虽然对自己和家人要求甚严,但关鲁还是个心细的暖男。2014年,关鲁的妻子做了声带手术,那段时间,只要不出差,关鲁便每天早上负责买早饭,每次至少三样,让妻子挑选着吃。出差时,他怕妻子不做饭,每到饭点前,再忙也会发个信息,只说一句“到点了,得吃饭”。晚上睡觉前,妻子也总会收到他的信息:“今天三顿饭都按时吃了吧?我要睡了,你好好睡。”有一次出差前,拿着行李的关鲁看到妻子正在洗衣服,便对她说:“现在我顾不上家,辛苦你了,退休以后一定好好补偿你。”
在女儿所在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上,关鲁牵着女儿的手,把女儿送上舞台,这成了女儿最幸福的时刻。关鲁曾说:“自己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等女儿结婚时,要亲手把女儿送到她心爱的人手中。”
然而这些,都成了关鲁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关鲁的女儿把父亲的遗物一一收藏,一并被珍藏起来的还有一本红色袖珍版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刚刚升入大学的她在入学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父亲生前的嘱托,更是她心中追寻的信仰。
这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共产党人关鲁。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他用无私无畏铸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纪检监察战线的同志们奋勇前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