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声音 纪检动态 党纪法规 警钟长鸣
当前位置 : 首页 / 纪检监察 / 高层声音
学讲话 品典故|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

 

微信图片_20181205160057.jpg


原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我们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更好应对各自和共同的发展挑战。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81117日)

 

出处

   (明)徐复祚《投梭记》


原典

 

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释义

 

  “只争朝夕”,化用自明代徐复祚《投梭记》中“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一句,今天常被用来形容时间短暂,要抓紧时间、不懈奋斗。我们熟悉这个词语,多是从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再大的困难也不足畏惧,哪怕是一万年也要干下去,但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要从现在就开始争分夺秒。这里,“一万年”包含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只争朝夕”则充满了时代感和紧迫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我们印象中,悠长往往代表着缓慢,而这可能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这样一个在岁月长河中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尽可缓歌慢行、长袖曼舞,而不必高歌猛进、一往直前。因此,“只争朝夕”这样的词语,似乎不应该出自我们的话语体系中。然而翻阅中国文化思想,我们却可发现,“只争朝夕”的意识随处可见:

 

  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抓住光阴的财富,远远贵重于抓住黄金的财富;

 

  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红颜弹指过,刹那芳华,人生不拼搏,流水年华;

 

  比如,“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与其寄许明日,不如奋斗今日,今日不开工,明日也成空;

 

  比如,“人生苦短”、“时不我待”,前进的路上必须分秒必争,因为错过的机遇从不再来。

 

  其实,恰恰是中华民族懂得了珍惜的意义,才在光阴滴漏里得到了长存的馈赠;正是因为中华民族走过了太多的沧海桑田,才懂得要稳步在朝夕之间。

 

  中国有不少有特殊用途的枕头,古代有用圆木制成的“警枕”,有些圆木上还缀有铃铛。使用这种卧具的人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向别处,他就会醒来。这种极度不舒适的睡枕,其实,不是为了睡,而是为了醒——“警枕”的存在,就是古人感觉人生苦短、只争朝夕,希望借此来提醒自己不可睡眠太沉、不可醉梦太久。当人睡在“警枕”上的时候,头部一动、铃铛就会响,睡眠一沉、脖子就会痛。

 

  听起来,“警枕”的设置是如此不近人情,然而,多少名著经典,就是在这牺牲睡眠的时光中漏夜完成的;多少有志之士,就是用这多于旁人的时间里积累作为的。所以,“闻鸡起舞”、“悬梁刺股”这种争分夺秒的故事,以及“早起三朝当一日”这种朝乾夕惕的行为,才没有成为天方夜谭般的传说,而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写照——中华文明能够跨越五千年一路走来,正是缘于每一世一代的时间都从没蹉跎。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这种精神,意味着励精图治、争分夺秒;意味着奋发向上、永不满足。这种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精气神”。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历史的关键路口。向内看,改革行进深水区,发展进入关键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打赢三大攻坚战时不我待,完成各项任务只争朝夕;向外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方此之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止,以坚定的自信、卓绝的智慧、无畏的勇气,满怀信心踏上新征程,不懈奋斗夺取新胜利。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该版权归青岛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所有    鲁ICP备17033821号-1     鲁公网安备37021202001620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技术支持:青岛新视点